春意盎然,風和日麗。陽光下的崇州市餘花龍門子分外醒目。餘氏藥堂古風猶存,餘家大院古色古香。彎彎曲曲的青石板小路在竹林掩映中時隱時現,一座座青瓦白牆、穿鬥結構的川西民居小院在竹林中錯落排開。小路上、民居旁,數十位游客沉浸在這典型的川西民居風情中。
  近年來,隨著城市化、工業化進程加快,群眾對環保問題極為關註,環境保護和整治的呼聲也日益高漲。崇州市堅持開展農村生態人居環境建設,把切實解決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擺在首要位置,積極強化措施、狠抓落實,合力構建生態建設和環保工作大格局,為66萬崇州人民交上了滿意的答卷。
  提高幸福指數 順應群眾期盼
  2009年,崇州市啟動了省級和國家級生態市建設,經過4年多的探索實踐,逐步建立了一套科學管理體系和高效工作機制,譜寫了生態建設與環境保護新篇章。通過生態市建設,崇州市城鄉基礎設施更加完善,環境承載能力不斷增強,規劃、建設和管理水平顯著提高,逐漸展現出“城景相融、田園相連、山水相依”的新型城鄉形態,城鎮特色品位更加鮮明。城鄉環境質量在“十一五”基礎上明顯好轉,主要河流水質、空氣質量、聲環境質量等各項環境指標全面達標,鞍子河自然保護區通過了晉升國家級的評審。崇州市政府被省政府評為“四川省建設長江上游生態屏障先進集體”。
  近年來,崇州市順應群眾期盼,始終堅持將提高居民幸福指數為工作重點。通過大力發展循環經濟,積極開展生態工業園區建設,全面淘汰高耗能、高污染的落後生產能力。全市能耗、污染物排放強度不斷降低,生態工業步入良性循環,生態工業產業鏈初步形成……城鄉環境面貌發生巨大變化,居民幸福指數大幅提高。
  生態建設給力 市民稱贊滿意
  如今在崇州,參與環境保護、維護生態安全、杜絕人為破壞、建設美好家園,已經成為廣大人民群眾的自覺行為。
  崇州市民吳大姐每天早上出門前的第一件事,就是將前一天家裡的生活垃圾按照可回收和不可回收打包分類,再放到樓下垃圾桶。在吳大姐的帶動下,周圍鄰居越來越多加入到合理處置生活垃圾的行列。
  在基層生態建設方面,崇州市從加強基礎設施建設、村莊環境整治入手,深化“七亂”治理,消除農村環境綜合治理盲點死角,加大污水收集處理、垃圾收運、河道清淤、綠化等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力度,實現全市25個鄉鎮污水處理全覆蓋和垃圾收運處理全覆蓋;積極實施“全域灌溉”工程,僅2012年,就完成各類渠道整理52公里,修複和新建堤防9.2公里。同時加大農村面源污染治理力度,開展農村散戶和農民集中居住區生活污水治理,加大秸稈禁燒和綜合利用工作力度,推廣測土配方施肥,減輕不合理施肥和水土流失造成的農業面源污染;推行畜禽生態養殖、畜禽糞便資源化綜合利用,嚴格對禁養區內各類畜禽養殖場實行“關、停、遷”。
  “09年以前,我們這裡環境好差喲!到處是污水垃圾!現在環境變好了,我們的生活巴適得很喲!”家住江源鎮文觀村11組的王阿姨對生態環境建設贊不絕口,“ 去年我們還評上了成都市生態村喲!現在在崇州生活,享福喲!”
  劉朝偉 成都晚報記者 餘星雨 實習生 趙榮昌 攝影 李楊  (原標題:風光別樣好 生態建設讓崇州市民享福了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jzlbpcusm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